全文长 5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是教学艺术趋于稳定和成熟状态的标志。
实践中,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严谨,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有的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慷慨激昂,扣人心弦,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的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篇,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教师多样灵活的教学风格还将有助于包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以便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来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得其所,各显其长。因此,教师教学必须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或激情、或幽默、或亲和、或理性。
本期,我们一起来谈谈有关教师的教学风格的话题,以期诸位教师学会用自己的教育理想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1
教学风格的主要类型
教师是否具有教学风格,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参数。教学风格具有层次高低之分。这里我们所指的教学风格,是指教育艺术家在长期的教学艺术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并通过高度完美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等方面稳定、综合地体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教学个性特点与审美风貌。风格并不神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理智型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精辟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受到思维训练,还将被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所熏陶和感染,学会冷静、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虽然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内心却充满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的理智能力发展的执着追求。
2、自然型
这种风格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素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来,细细诱导,师生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的双向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于简朴、真实的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地思考、默然地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虽然讲课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3、情感型
这种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讲课情绪饱满,把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追求融于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人的高度尊重和依赖。讲到动情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扣人心弦,撼人心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训练价值,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
4、幽默型
这类风格所体现的最突出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起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清新的甘泉,给人以回味的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给学生以启迪和警醒。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体积极意识将得到充分发挥。
5、技巧型
此种风格在于,教师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并不带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如将多媒体等引入课堂,整个课堂结构有如思维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针对学生实际,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对教材知识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
当然,教学风格可能还不止上述几种类型,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归纳。即使是上述几类,彼此之间也不是完全割裂,毫无联系。实际上,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互补的,只不过是某些教师更多或更鲜明地体现着某一特殊类型,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实践过程,是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探索、锤炼和追求的结果。
2
教学风格的养成
良好的教学风格则是教师教学成就的重要表现,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没有踏踏实实的付出,没有实践反思和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就不会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不会创造出骄人的成绩,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那么,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良好的教学风格呢?
1、恒于读
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言恰恰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词。庄子也曾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厘,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持之以恒地阅读。教师的“读”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拟出具体的读书计划,并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师要广涉精览以丰富其文化底蕴、拓宽知识结构。除了读有字书外,还要读“无字书”,即要“读”人、“读”时。“读”人尤其要解读世界名人的思想,吸取精髓为其所养,为其所用。读“时”是指读通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等各时代的教育思想,把握其本质与精华,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理性,发展更具方向感。
2、乐于听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教师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去聆听学生、家长、同行、专家、社会的不同声音。勇于、乐于、善于倾听,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心声,把握共性与个性,捕捉其迸发的思维火花,这样学生才会被“唤醒”、“激活”,实现自身主动的建构。陶行知说:“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风格来教学,充分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之“乐学”“会学”、直至“学会”。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听”来了解不同的学生和学生的不同,把握良好的教育时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听”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从而提高教学能力与绩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3、敏于看
古人曾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教师更应如此。成长为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并非是“闭门造车”、“孤军作战”之术就能成就的。它需要整合教育群体的优势资源,需要博采众家之所长、吸收“我师群贤”之精华,从而开阔教师的专业发展视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这里的“看”是指要有敏锐、深刻的洞察力,要“观其形”、“探其意”而“知其人”,要在“平凡中觅精彩,现象中究本质”。比如,要走近全国知名的教师,观摩研讨他们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之术,参悟其成才之道。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一切可学之人与可学之处,从中吸收合理的养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落实于教学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
4、精于做
教育教学归根结底是实践性活动。教师要将所读、所听、所看、所想具体落实于教育教学活动,更需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躬行践履,要乐于做、善于做、精于做。“做”是名师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有教学风格的教师,其教学水平首先是表征于“做”的效率与效果上。因此,“做”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条件,也是教学风格良莠的实践证明。
5、惯于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在经常性的反思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这种“批判性的控制”,教师能够超越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经验世界,将从经验中获得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及将显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的实践经验,而完成针对自身知识的转化、调整和重组过程。强烈的反思倾向和有意识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直接促进了其自身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有反思的习惯,精于反思。反思教学行为,反思与教育有关的观点,反思某一个教育现象,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反思的习惯中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实现从普通教师到风格名师的飞跃。
6、勤于写
从某种程度上说,“写”是“做”的提升。“写”可以架通心灵的桥梁、聚焦问题的症结、荡涤现实的尘埃、勾画明天的蓝图,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教育问题、教育现实、教育明天对话的方式。它可以提高教师反思的能力,培养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可以将教师感性、零散的教学经验提升为理性的系统的教学理论。教师的“写”并非专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它可以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教学随笔,可以是“客观审视,理性深刻”的教学反思,可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案例,可以是“情节生动,行云流水”的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写”来实现经验的提升、理论的建构,从而形成独特、深邃的教学思想。
7、巧于说
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有别于一般教师的重要特征还在于能“说”、会“说”、善“说”。“说”不仅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手段,也是思维再创造的一种方式。“说”可以将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抽象知识具体化、零散知识条理化,可以把教师的情境性、技巧性、个体性知识转换为普遍化、符号化、社会化的知识,达到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目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限的语言来构建无限的世界,用巧妙的语言去引导生本对话、生我对话、生师对话、生生对话,从而促成学生的发展。教师任何角色的实现均依赖于“说”来达成,教师要勇于“说”、巧于“说”,加强语言功底的修炼。教学风格鲜明的教师成长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读、听、看、做、写、说齐头并进,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之境界,并最终成长为引领教师群体发展的教练型与裁判型名师。
8、善于处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师生“在对话中发展”;教师之间的交往表现为“合作中的伙伴”,教师“在协作中共进”;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表现为“交流中的朋友”,家校“在协商中共振”;教师与领导的交往表现为“共事中的手足”,干群“在理解中支撑”;教师与社会的交往表现为“主旋律中的和谐音符”,教师“在开放中吸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一切可用之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彼此间真诚的对话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促进学习的发生,提升学生的生命与人格,构建起“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共同体”。
3
风格形成的误区
形成教学风格是个很大的话题,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能急功近利,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眼前的事,这是形成自身风格的重要基础。如若教师不求甚解、急于求成,对于教学风格的形成的认识会发生误区。为风格而风格,则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丢失了真实的自已,或者,会使教师的发展遇到障碍。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逐步摸索,找到追求的方向。避免掉入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的误区,审慎前行。在追求教学风格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四个“避免”:
1、避免不良风格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风格,但并不是良好的、健康的。例如,个别教师讲课时总喜欢“海阔天空”,形成一种华而不实的格调;有的则常常喜欢“谈家常”,形成一种散漫的格调;有的常常穿插一些不够高雅的“噱头”,形成一种庸俗的格调,等等。这些都与教学要求相悖,应该避免。
2、避免盲目追求
教学风格并非衡量教学成就的根本标准。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有没有成就,更要看他的教学是不是贯彻和遵循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原则,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如果教师离开了这一切,只是一味地、盲目地追求个人的风格,那他的教学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3、避免生硬模仿
我们不反对开始时对他人的教学经验,包括教学风格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种模仿又绝不能是生硬的、照葫芦画瓢式的。学情不同,自身与名师教学特点的不同,理智型的名师的课堂教学,搬到情感型教师的课堂中,效果必然有差异。国画大师齐白石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模仿,不能仅仅学习表面的,而是要坚守自身独特个性,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将其消化,为我所用,并有所突破、有所前进,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不顾自身教学特点地模仿是不可取的。
4、避免风格僵化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漫长而艰难的,但这并不能说,一旦教学风格定格了,就可以永远保持不变了。教师的不断成长,是伴随着教学风格的不断改进、完善的,甚至于发生着质的改变。由此,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应满足于自己已经形成的教学风格,要锲而不舍,永不知足,还要随时注意教学改革的新动向,不断地学习和总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所优化,有所发展。这是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育思想形成的关键所在。
教师是否具有教学风格,是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参数。风格即人格!教学风格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黑格尔曾经说:风格即是人。道出了“人”与“风格”的关系。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修养越高,人格的魅力就越大,教学风格就越鲜明。当风格与自己的人格相一致,那就会形成互补,就会相得益彰,就会把教学与生活融通起来,教学即生活,很自然,很舒适,很轻松。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学科教学的灵魂,对教学风格的追求,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专业追求。教师通过不断追求,逐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普通老师都可以有的追求,不是名师、特级教师的专利;是每一位老师当下的追求,不是将来才追求。教师未来散发着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就是从今天一节又一节不成熟的课开始的;就是从今天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失误中开始的,就是从今天一次又一次教学细节的创新和改进中开始的。所以,从现在,从当下,从明天的第一节课开始,每位教师都要考虑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前行。
声明:留学通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admin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48763972@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uxuetong.cn/9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