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太复杂了。一方面是国际学校在国内的类型就很复杂,有政府公办的,有大使馆办的,有民办的,有公立的,要细分下去,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国际学校的理解和需求也很复杂。简直就是一千个家长心目中就有一千种国际学校。有人觉得看课程和师资,有人必须要求学生有外国人,有人光看学校每年海外学校录取率,有人啥都不仔细看,光看学校名字里有没有“国际”二字……
依照UWC华晓杭校长的划分,如果我们画一张如下的图,横轴从左到右代表国际化程度递增,纵轴从下到上代表中国化程度递增,那么我们大致可以得到这样一张中国的提供“国际教育”学校的坐标图。
国际学校不一定等于国际化。比如左下角的学校,如果这是一所几乎全是针对单一国籍学生的国际学校,其授课语言、教材、价值观也都为单一国家,那么国际化程度也并不高,本质是一所开在中国的外国本地学校。
公立学校也并非完全与国际化绝缘。如果这是一所本地的中国公立学校,也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以变得国际化。如果说能够继续挖掘我们教育中真正好的东西(比如基础扎实),如果说能够改进一些我们不够好的东西(比如过于强调知识记忆,缺乏探索和鼓励式教学),公立学校不就也像“国际化”的那一端靠拢了吗?当然,也有可能以上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在胡乱指手画脚,很有可能有无数有识之士都实践过这个问题了。
比较理想的是右上那个圆——既国际化又保有中国民族特点。我个人比较看好这两年新兴办学理念下的新型民办学校,社会各界都在做教育的实验,有担忧的声音,不过我觉得乐观去看,有了钱去办学总是比做其他任何事都要好。这种学校,最符合对国际教育充满向往,但又不希望孩子完全西化,丢掉中国文化之根的中国家庭的需求。
时代在发展,学校、国际课程都在变化。无论是 A-level、美国课程、英国课程、加拿大课程,也都有从一个国家课程变得越来越柔性的趋势。IB核心、TOK等非常强调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的课程,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非常重要。
中国公立学校在国际性上在提升。学校不应是留学洋高考的补习班,而是真正培养国际视野的年轻一代。外国人子弟学校的中国化也在提升。一个原因是许多华人现在持有外国护照,也可以就读外国人子弟学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在意识到,如果有更多的外国学生能够成为中国通,这对解决世界性问题大有益处。
声明:留学通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admin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48763972@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uxuetong.cn/84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