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王涛有一份漂亮的履历:名校教育背景、海外留学经历、屡获国家大奖。可王涛觉得最珍贵的还是圈里前辈对他的评价:他是个解决难题的年轻人。
王涛要解决的难题,关乎每个人的“身家性命”。身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防震减灾是他一生追求的事业,房屋坚固是他毕生所要达成的目标。
在地震灾害学中有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
王涛去过很多震后现场,参加过四川芦山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新疆巩留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多个地震现场救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也做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调查科考工作。
他深刻明白,唯有房屋坚固,方能呵护生命。
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涛发现高层建筑倒塌很少,但破坏导致的建筑废弃情况很多,连梁则是破坏最严重的构件。为了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王涛就带领团队针对新型消能连梁开始进行系统研究。
这一年,他才刚刚从日本学成归国。这之前,王涛从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已在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工作了两年。当得知他选择回国,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时,所里的老前辈们都特别兴奋。因为在他们眼里,王涛是一位“年轻有为”“敢闯敢干”的科学家。
事实证明,前辈们的期望没有落空。王涛团队从材料到构造、从连接到结构,不仅发展了新型消能连梁体系,相关成果还直接服务于社会工程,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上百万平米的房屋建筑中得到了应用,构成了国家地震安全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研中比别人“更拼”,是王涛的一个明显特征。
王涛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但抗震试验涉及多学科,除需要土木工程知识外,还要结合计算机、信号处理、电子电路、控制自动化等学科的知识。王涛不擅长,就博学勤思。
十年前,所里的地震工程实验室刚刚起步,设备、仪器、人员均十分匮乏,王涛和实验室团队成员一起通宵达旦,从每一个螺丝开始,一直到各个电缆、数据线的连接测试,都亲力亲为。
在与美国科研机构联机做试验时,王涛带领团队按照美国作息时间,每天晚上8点开始做试验,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看着实验结果按照预想的轨迹走完,第一时间把实验数据整理汇总。那段时间,王涛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让研究落地,是王涛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
在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的时代,抗震成了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新课题,王涛再次迎难而上。
中国尊,中国当代十大建筑之一,高528米,是世界首个在8度抗震区建造的超500米摩天大楼,它的抗震能力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就有王涛团队研究项目成果的成功应用。
在震区,10天行程近2000多公里,对四川四十余个乡镇进行震害调查,为地震烈度评定提供重要依据;在城市,给砖混结构房屋穿上“外套”,让北京老旧住宅抗震加固安全又“宜居”;在国外,协助尼泊尔进行震后科学考察,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仍保持着饱满的斗志。
在地震中,让建筑变成堡垒,王涛一直奋斗在路上。
(联合推出:央视网 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
声明:留学通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admin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48763972@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uxuetong.cn/8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