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医科大学学起投票,截至发稿共吸引近7000 名学生参与,其中82%不赞同这一调整。
全文3137字,阅读约需4.5分钟
男女生宿舍交错相邻,彼此可自由走动,这一场景将于未来三至五年内,逐步在南方医科大学消失。
学生宿舍不以性别和专业进行划分,而是实行混宿,南方医科大学曾因其宿舍分配制度,被称为“开风气之先”。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南医大校方确认,网传“拟取消男女混宿”一事属实,学校将从2017级新生宿舍分配开始,逐步降低男女混宿比例,最终实现男女分区入住。
━━━━━
“男女混宿”时代将终结
坐落于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并由此更名。多年来,男女生混合住宿一直是该校特色,也因此成为招生季的“招牌”。
所谓“男女混宿”,并非男女生“同一寝室”,而是彼此宿舍交错相邻,是一种类似于宾馆的宿舍分配制度。南医大外国语学院一名在校生告诉记者,此前,学生宿舍不按照性别和专业进行划分,“同一层甚至男女生住隔壁的现象很多。”
曾被媒体广泛报道,被称为“开风气之先”的南医大男女混宿制度,将成为过往。8月中旬起,一则由南方医科大学总务处出具的《关于做好学生宿舍调配工作的函》,在网络流传。函件中称,学校学生宿舍调配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宿舍调配总体原则,其中提及将“男女生分片安排住宿”。
此后,多名南医大在校生发布消息称,在班级群内收到《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学生宿舍调配》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将取消男女混住,部分学生抽调去住老楼(数字栋)”。南医大三个学院的学生向记者表示,校方在调配宿舍前未事先通知,而由于南医大总务处要求各学院“合理安排”,导致不同学院间搬迁的时间、进度等均不一样。
昨日,新京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总务处确认,网传文件属实。此前,“男女混宿”已在南方医科大学广州本部和顺德校区实行超过十年。相较于实行男女分区管理,并配备有值班人员的其他院校,南医大学生出入异性宿舍则无需登记。本次宿舍调整也意味着,南医大“男女混宿”时代将告终结。
━━━━━
未来三至五年内逐步完成
昨日上午,新京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确认,目前校方正在进行学生宿舍调整,此举旨在通过降低男女混住宿舍比例,逐步取消男女混宿,实现男生和女生分片分区域住宿。
关于宿舍调整原因,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是学校宿舍资源紧张,对部分老旧宿舍进行维修,需要对部分正在住人的宿舍进行重新分配,另外一方面,实行男女分片入住也是为加强管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男女混宿将逐步在南方医科大学消失。
南方医科大学数据显示,广州校本部在校本专科生所需床位6750张(未计2018年实习生返校床位)。学校三处宿舍区中,高层公寓有床位5216张,继教楼254张,15-20栋数字楼1284张,共计6754张。“总体上宿舍情况比较紧张,因此才需要重新进行合理调配。”
南方医科大学学生联合会援引学校总务处说法称,本次宿舍调整存在时间敏感、通知仓促、牵涉规模广等问题,学校将会尽快与各学院共同拟定方案,再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施行。校方表示,会最大限度地考虑同学们的诉求,对已入住现宿舍的同学们尽量不予调整,尽可能减少对在校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
校方:“男女分区”不意味着“男女隔离”
南医大一名在校学生告诉新京报记者,宿舍调配函件在学生中引发关注和争议。部分学生认为,男女生混宿本是南医大特色,实行至今未出现负面事件,取消这一制度,对于一所医学类高校而言,是一种倒退。
取消男女混宿,同样在教育界引发争议。清华大学副教授常江指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取消“男女混宿”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日常交往结构的单一化,“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缺少某一种性别的交往对象,或不可避免带来思维方式单一、行为方式固化的问题”。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社会本身是多元化的,作为高校来说,应当尽量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生活场景,南方医科大学在学生宿舍分配问题上“往回走”,体现了管理观念的僵化。
另一种声音认为,宿舍调整是学校的管理手段,本身无可厚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吴华表示,不应过度解读“取消男女混宿”一事,但南医大校方在本次调整中,事先没有通知,没有充分尊重学生权利。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总务处一名工作人员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男女混宿会带来不便,例如,一些女生苦于在闷热的夏天,“不敢穿得清凉些开门吹吹风”,有时深夜里会被隔壁男生打游戏的声音打扰,“一些男同学也表示门口时不时有女孩儿路过十分尴尬”。
南方医科大学校方称,目前整体住宿安排并不会改变,在未来几年,安排宿舍时会有意识地将男女宿舍按照南北两大片区进行分配,但楼道之间仍然保持通畅。“既能达到在未来的3-4年逐渐形成男女生分区住宿格局的目的,也能保证男女同学间自由交往,并不打破‘男女混宿’的融洽氛围”。校方表示,所谓“男女分区”是宿舍安排上的相对分区,并不意味着“男女隔离”。
昨日,南方医科大学学生就取消男女混宿一事发起投票,截至发稿共吸引近7000名学生参与,其中82%不赞同这一调整。
━━━━━
国外混宿普遍 国内管理严格
广东当地媒体报道,在广东省内,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在内的高校也存在“男女同栋”的情况,主因是男女比例失衡。在部分学校,女生宿舍紧缺,男生宿舍则有多余,为优化利用,一些学校将女生安排入住男宿舍楼,但实行分层管理制度,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校区的第八栋宿舍楼,2楼、3楼是女生宿舍,4楼及以上是男生宿舍。在管理上,华南农业大学在分隔层专门安排了宿管人员,登记异性出入,而华南理工大学则在夜间关闭设在女生楼层入口的铁门。南医大“男女同层”甚至隔壁,在广东省内是唯一,国内也鲜见。
男女混宿,在国外则较为普遍。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国外高校会在新生入学前发放住宿申请表格,提供男女分宿和混宿两种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部分高校即允许男女学生住进同一栋楼的不同楼层,或者同一楼层的两侧。如今,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都实行男女混宿制度。2016年12月4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甚至宣布,允许男女学生混住同一间宿舍。
此外,中国香港的香港大学、中文大学、浸会大学等高校,均实行男女同层混宿。(新京报记者 王煜)
━━━━━
辣评:取消“男女混宿”是大学管理的倒退
南方某大学最近发布了一个名为“打破男女混编住宿,学生宿舍重新规划”的通知,宣告该校实行多年的男女混宿制度即将被废除。
而某校内微信公众号发起的投票显示,82%的投票者对此表示反对。
所谓“男女混宿”并非男生女生住同一间宿舍,而是在同一幢宿舍楼或同一楼层里,既有男生住宿也有女生住宿。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男女分宿”的方式,其目的大约是想在空间上对异性进行人为隔离,避免发生“不体面”的事。
▲ 图据新京报
也正因如此,在我以前读书的大学,某一幢宿舍楼因住满了文科院系的女生而被尊为“公主楼”;而住满了男生的宿舍楼则多半被冠以“和尚楼”的“美誉”。
“男女大防”是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对成年人也采取这种管理思路,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且不说如今的性别关系早已超越了“男女二分”这样简单的模式,就算是真的需要“防”,难道采用不混宿的方式就能“防”得住吗?
人性是需要服膺和引导的,用空间隔绝的方式去禁止,恐怕只会搞出更大的麻烦来。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取消“男女混宿”也有一个显见的问题,那就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日常交往结构的单一化。
社会是由多元性别组成的,因此学校也应当为学生营造这种多元性别和谐相处的小结构。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缺少某一种性别的交往对象,或不可避免带来思维方式单一、行为方式固化的问题。
受访的学生中即有人表示,男女混宿的管理方式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维的思考方式,避免了单一性别结构带来的局限性。
▲ 图据新京报
在欧美国家的大学,即使是统一管理的宿舍,通常也不会对性别做过于严格的限制。唯一比较常见的限制,可能是在房屋安排上做到不令男女共用卫生间,而这也主要是出于生活便利与安全的考虑,与男女大防无关。
如在我工作过的瑞士日内瓦大学,学生宿舍中的四人间(四个人共住一套四居室)里面只有两个卫生间,那么按照规定就只能住四男、或四女、或两男两女,以避免带来男生和女生共用卫生间的问题。至于这些同住的人如何交往与相处,完全是私事。
我们的社会早已走过前现代阶段,但在细节的管理上,僵硬的思维方式仍然随处可见。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相信人的理性、尊重人的价值,而栖居和交往是人的理性与价值的重要载体。
“男女混宿”一度被视为中国高校开放进步的体现,这种进步体现在充分信任人的能动性,并尊重每一个人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取消“男女混宿”,一刀切地走回老路,体现了有些大学在制度设定和人员管理的问题上,仍需要进行观念上的解放。
文/常江 编辑 新吾 校对 王心
值班编辑:李二号 一鸣
声明:留学通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admin所有。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48763972@qq.com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liuxuetong.cn/101687.html